1. 装载量上限:
- 根据《WS 310.2-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: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》,灭菌器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%(参考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)。
- 国际标准ISO 17665-1规定,装载量需保证蒸汽能自由穿透,通常建议70%-80%的容积利用率(参考源:国际标准化组织)。
2. 分层与间距要求:
- 金属器械需平放于篮筐中,层间需留≥2.5cm间隙;织物包之间间隔≥2cm,避免叠放超过30cm(参考源:美国AAMI ST79标准)。
- 管腔类器械(如导管)应垂直放置,防止积气影响灭菌效果。
1. 物品类型与密度:
- 高密度器械(如骨科钻头)需减少装载量至60%以下,低密度敷料可适当增加至85%。
- 混合装载时,优先放置金属器械于下层,织物类置于上层,避免阻塞排气口。
2. 过度装载的风险:
- 实验数据表明,装载量超过90%时,冷空气排出不,导致灭菌失败率上升15%-20%(参考源:《中国消毒学杂志》2021年研究)。
- 可能引发湿包问题,延长干燥时间至标准值的1.5倍。
3. 特殊场景调整:
- 大型灭菌器(如≥150L)可适当放宽至85%,但需验证蒸汽穿透效果。
- 紧急情况下少量超载,需延长灭菌时间10%-15%,并加强生物监测。
1. 国内外标准差异:
- 欧盟EN 285要求每层装载高度≤15cm,而中国标准更侧重总容积控制。
- 美国FDA建议每周进行满载测试,使用生物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。
2. 用户自查清单:
- 每日记录装载量,使用容积标记线或称重法(如织物包≤5kg/篮)。
- 定期校准灭菌器压力传感器,确保数值准确。
总结:装载量规定是灭菌安全的核心,需结合设备型号、物品特性灵活应用。实际操作中,建议遵循“少装多次"原则,并定期培训人员,以平衡效率与灭菌质量。